天性与性格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有别,但是天性却一样都是又自然、又美丽、又真实的。
森林里有一只美丽的雉鸡,它有非常漂亮、色彩鲜艳的羽毛。每天在森林里自由地来来去去,靠着自己的力量找寻喜欢的食物。有时可能辛苦了一天,却找不到喜欢的食物;有时也可能会挨饿,但它总是尽自己的努力维持生命。它活得又快乐,又自由,又有尊严。
有一天,这只雉鸡在森林里舒畅悠游的时候,看到一位农夫走过来。农夫手上提着一个篓子,里面好像有一些东西。
雉鸡问农夫:“请问你篓子里装了什么啊?”
农夫说:“里面都是蚯蚓。”
啊,这正是它喜欢的食物。于是雉鸡鼓起勇气对农夫说:“农夫,农夫,你可不可以给我一条蚯蚓?”
“可以啊,不过你要拿什么东西和我交换呢?”
“你希望我拿什么和你交换呢?”雉鸡说。
“我很喜欢你身上的羽毛,这样吧,你用身上的一根羽毛,来和我换一条蚯蚓,怎么样?”
雉鸡心里想:我有这么多羽毛,给他一根有什么关系,况且我又不需要辛苦地觅食,就可以有一顿美味,这很划得来。于是雉鸡就在身上用力啄下一根羽毛。那一刹那,掉羽毛的地方有一阵剧痛,但是慢慢的就不痛了。雉鸡用那根羽毛换了一条又肥又大的蚯蚓,饱餐一顿。它心里觉得这真划得来,只用一根羽毛就换来一餐美味。
有一次,我和两个女儿在新西兰基督城的一家中国餐厅吃饭,看到一个母亲正在给大约两三个月大的婴儿喂奶,喝着,喝着,小婴儿大概觉得吃饱了,就将奶嘴顶出口外,嘴角溢出一些奶汁,母亲用手绢轻轻擦了擦婴儿的嘴角,再将奶瓶放入婴儿口中。婴儿又一次顶出奶嘴,母亲有点急了,再次用力将奶瓶塞入婴儿口中,这个婴孩摇着头,避开奶嘴,然后大声哭起来。
为了生存,我们离开自己的需求、离开自己的感觉,我们的中心和自己逐渐疏离,渐渐丧失了和自己接触、洞察与觉醒的能力,同时也丧失了自我,虽然我们想要过自由的生活,可是却没有能力独立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因此我们的界限一次又一次被侵犯,到最后终于丧失了界限,而随着敏感递减法,我们的痛苦会一次次减轻,最后变得毫无知觉,就像那只雉鸡一样,一点也不知自己要拔掉身上最后一根羽毛了,反而觉得自己很聪明,可以换取一些“好东西”。这时,我们的第二天性,也就是所谓的性格就逐渐成形。
![]() |
电话/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