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竞争和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心理压力逐年增多,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应该是心灵层面上的深度剖析。在第47期同济心理师培训班的《绘画心理辅导技术》的课程中,学员们从一幅幅图画中解读作画者的内心世界,其中奥秘刘大桂老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案例一 恋爱恐惧
这是刘老师课堂上带给我们的一个案例,有一个女大学生琴琴,据她讲述在她的恋爱还没有开始时,有一个男生追求她快一个学期了,他们交往了一段时间,一起吃过饭也逛过公园,但直到现在她还犹豫是否答应做这个男生的女朋友。琴琴今年22岁了,她很困惑自己为什么进不了恋爱的那种状态。
这幅图是琴琴画的一幅“家庭动态图”。(这是咨询师要求的主题画)
这幅图画的内容正如我们看到的,一家五口,父母、姐姐、弟弟和她本人。父母的手是抓在一起的,母亲在流泪,弟弟用枪对准父亲,姐姐远离他们,父亲张开大口,母亲只有上半身就高出父亲。图画告诉我们:父母不和,可能经常吵架,而且母亲是受欺辱者,由于母亲弱小,流泪,她想画出强大的母亲;琴琴的无奈、无助,只有干瞪眼;弟弟也倾向于同情母亲,姐姐离家出走了或出嫁了。
咨询师的反馈是:琴琴父母的不和的婚姻现状导致琴琴在谈婚论嫁的年龄段对于恋爱有了心理阴影。在咨询师的帮助下,琴琴通过第一次的主题画的疗愈方法对此有所觉察,根据咨询师的建议,接下来的三次的“绘画心理治疗”,琴琴的恋爱恐惧基本消除。
案例二 心理危机干预
这是刘老师课堂上的一个有关自杀未遂女生的经典案例。这名女生叫文静,是班上的心理委员送来的,在来之前已经割腕了。当她见到刘老师时,坐了几分钟后想画画。这就是她的图画(无主题画)。
咨询师分析:来访者的反应快,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咨询师谈了三个心理问题:第一,来访者当时非常烦躁, 笔画非常快,将圆山擦掉画成尖山,可能是有攻击心理;第二,来访者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是什么障碍阻碍了她的幸福或是进步?第三,试探来访者是否走进了死胡同,能否自己走出来。通过近一个小时的谈话后,来访者表示要鼓起勇气好好活下去。
图画天然有两种功能,一种是艺术上的创作,可以从美学的功能上理解;一种是表达和沟通的功能。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把图画用于表达自我时,由于图画的艺术功能,我们的左脑和右脑同时参与创作,图画成为表达我们潜意识的有效工具。人们往往用一种心理投射反映在图画上,能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而这时人的心理防御是很低的,通过图画可以传递大量的潜意识信息,对于心理疗愈是很巨大的影响。绘画心理学不是解释图画的内容,而是最终告诉我们图画是如何向我们解释作画者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
![]() |
电话/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