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济心理网
咨询热线:13147104238
search menu
核心业务板块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心理文章

男女关系的演进
点击:2413次   日期:2014年01月05日

爱的本质就是一种“变”的现象,男女之间的爱比其他任何一种爱都更会变。
    所有爱情关系的底线都必须是:当我们无法再在这段关系中成长,分开的时候就到了。
承认与敬重前任伴侣
    感情结束分开时,能不生气、不放任自己做一些丑陋的行为,是门伟大的艺术。
    在这个需要好好处理的时间点上,重要的是:去看见这个分手你的责任在哪里,只承担这么多的责任,不多也不少。想承担少一点表示你表现得像孩子,将事情怪罪在对方身上;想承担多一点表示你接受的责任程度不公平,你让对方都不用承担,把他当成孩子对待。

    有一点值得记住:如果你带着过去的残留物,那么未来的关系是不会真正顺利的。和你用负面的方式抓着父母亲不放一样,责怪前任伴侣也是执著于幻象:“如果当初他(她)有不同的表现,我们现在就还会在一起了。”
    唯有体认了爱,分手才有可能完全。换句话说,真实的爱带来自由。
    人不可能恨他的伴侣又真正地爱着孩子—这个他与伴侣性结合产生的结晶。
    男女有了孩子,就是对自己的父母说最后的再见,因为现在他们自己也扮演起这样的角色了。如果他们不踏出这一步,就没有办法真正全然地做孩子的父母,结果孩子可能会被吸引去承接父母原生家庭的命运。

    为人父母会帮助人变得成熟,将原生家庭成员的牵连纠葛抛诸脑后,变成一个完整的人。
    父母需要负起作出某些决定的责任,替孩子采取行动,不觉得需要跟孩子商量。今日,我们常看到一些例子:父母因为欠缺某些力量及完整性,没有办法作出决定,所以询问孩子想要什么,认为这对孩子帮助;实际上,这只表示了他们缺少做父母的力量与责任而已。这是需要拿捏的!
    当父母作出了决定,这个决定应该要真正对孩子有利;在家族排列中会明显看见父母是否只看见自己跟自己的问题,纠葛在过去之中,或者是否能够确实看见孩子,尽责行动。

分手时孩子的归属

    就孩子的福祉而言,最大的障碍是父母经常带着尖酸、愁苦、埋怨的感觉分开,有时会和对方切断所有的联系,于是将令人煎熬的沉重负担加诸孩子身上,现在孩子对父亲、母亲的忠诚已经令人绝望地被切割了。
    在这种伤痛的情况中,最明显的事情被忽视了:每个孩子都是父母两人的结晶。无论分手有多么痛,无论男女之间要保持多远的距离,每个孩子都会让父母想起自己的前任伴侣。孩子的本质就是男女之间爱的结果,即使爱已消逝,也都一直会是这样。

    许多夫妻情侣都拒绝、不想接受让对方的爱在孩子身上延续下去。当父亲看着他的小儿子或是小女儿,他也可以说是看见了他的前妻。他不能说—虽然许多离婚的父亲都会说:“我爱我的孩子,但是我恨我的前妻。”就家族系统排列的立场而言,如果你恨你的前任伴侣,你就无法完全爱你的孩子。
    分手后最生气的通常是女人,但并不一定。
    当父亲能够说:“我看着你的时候,就想起了我曾经多么爱你的母亲。”或是当母亲可以说:“如果你变得像你父亲一样,我也完全可以接受。”孩子的重担会比较少。只要可以平静地感觉表达这些,孩子就会感到放松,比较快乐。

清楚谁是案主
    当我们在排列个案中处理这样的问题时,需要从一开始就清楚:我们是在谁身上下工夫?我们是在与父母之间有牵连纠葛问题的案主身上下工夫,还是在身为父母亲、有小孩问题的案主身上下工夫?
    在第一个情况里,我们必须把孩子身上的责任拿走、还给父母,让孩子没有负担,保持纯真无辜。但是比方说,如果案主是母亲,有与孩子有关的问题,那么我们就需要帮她认识、接受自己身为成年女人的力量,为自己负起责任,不把负担加诸孩子。
    通常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和解动作,要从孩子那边开始。是孩子要走向父母,如果是父母想走向孩子,通常表示他(她)想些什么,也表示他(她)有可能把负担加诸孩子身上。

手足竞争
    我们在家族排列中常常看到的是,手足间的冲突实际上属于父母或其他的亲戚。先前家族成员之间的冲突,在认同于家族某人的孩子身上上演。孩子不在自己该在的位置上,受到牵连。
    有时候我们能够藉由帮助兄弟姐妹,找到他们在家族序位层级里的位置,来减轻这个冲突。但如果冲突持续,通常表示认同比较深。举例来说,如果将母亲加入排列画面,姐妹间的冲突有时候可以减轻;倘若没有帮助,表示姐妹之一无法敬重母亲,反而取代了母亲的位置,这样她的姐妹们感到不舒服而且抗拒。
    一个疗愈的句子是姐妹向其他的姐妹说:“虽然我比你年长或年幼一些,但我只是你的姐姐/妹妹。我们都是孩子。”

    有时候孩子会想去追随早夭的兄弟或姐妹,或是感觉自己必须替代家族纽带中死去的兄弟姐妹。解决之道可能是将被遗忘的孩子加入排列画面,邀请案主认知到他、敬重他。有时向亡者说:“你是我亲爱的兄弟/姐妹,虽然你离开得比较早,但是我会带着爱记得你。如果我待得久一点,请对我友善。等我的时间到了,我会加入你。”这对还活着的兄弟姐妹有疗愈的作用。

文章来源:网络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解放大道688号武广公寓楼A座3302室
    咨询热线:13147104238
点击拨打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在线报名
联合同济 助力成长
扫一扫添加好友 电话/微信号:
phone_in_talk chat br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