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济心理网
咨询热线:13147104238
search menu
核心业务板块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联合同济“心理名师讲堂”再度开讲,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朱志先教授主讲认知行为疗法
点击:2741次   日期:2020年12月13日

时光如水,联合同济“心理名师讲堂”于12月再度开讲!


12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临床心理学硕士导师,心理治疗专家朱志先教授来到联合同济教室,为学员们讲解认知行为疗法的源流和方法。朱志先教授风趣诙谐的授课,教室里欢声笑语不断,令学员们受益良多!

朱志先教授

 

岁月不居,回想日常生活中的人类行为,也许会有千差万别;但在某些情形下,你是否会感觉到异样?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遇到下列情形: 

 

有的人会毫无缘由的,


重复相同的话语;


有的人穿衣、洗漱、吃饭、行走、坐卧,


都要遵循特定的顺序,


不按顺序行动就会异常难受;


还有的人会反复检查门窗,开关,


煤气,钱包、文件等物件;


有的人在各种化妆品、洗漱用品的摆放上,


必须有条不紊,


遵循某种“秩序”;


或是经常情绪莫名紧张、低落,


生怕自己的情绪会失控;


还有,有人会莫名害怕异性,


或是害怕在公共场合面对人群演讲、说话


……


这些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情形的发生呢?  

 

 


现场


朱志先教授先着重介绍了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尔伯特·艾里(Albert Ellis)。


他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提出的人格理论及心理治疗方法,逐步为世人所知。艾里斯认为,人生来同时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的特质,人类既有理性思考的潜能,也有非理性思考的倾向。



众所周知,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行动时,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他们是愉快的、充溢活泼的竞争精神,以及富于成效的个体;而当人们运用非理性思考时,则会带来消极负向的情绪。


艾里斯童年时期常常为母亲的迟归而担忧,他变得容易焦虑,这是他个性上的最大困扰之一。与焦虑相伴而来的是害羞。他开始惧怕权威人物,怕在公开场合说话,后来则变成怕女孩,最后竟然发展成了“异性交往恐惧症”。


19岁时,艾里斯为了战胜自己,在布朗克斯的植物园里花了一月左右的时间,强迫自己和100个女孩子说话。这就是某种“自我暴露”的认知行为疗法。


最后他借助自己领悟的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逐渐克服了一些心理障碍,并开始帮助他人。


艾里斯发现并发展的合理情绪疗法,开创了认知行为疗法的新篇章。


“ABC”理论


人的情绪会受到波动,并不限于对象与事件,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影响情绪。


艾里斯提出的“ABC”理论,即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B指信念或想法,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和行为反应。


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


认知评估或信念对情绪反应、行为有重要影响,非理性或错误认知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而不是事件本身。


大部分时间,人们都是通过合乎理性的情绪、信念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但也有些时候,人是受非理性的信念影响行为的过程。


朱志先教授举例说明,曾有一位孩子,他母亲对他说,“你必须考到全年级前十名,这才说明你是聪明人;如果是前十名开外,你就是个笨蛋。”



朱志先教授对这位孩子说,“全年级有300余人,按你妈妈的说法,你如果考到前10名之内,就意味着其他290多名学生都是‘笨蛋’!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


这位母亲的“非理性信念”已通过长期灌输,让孩子自认为自己愚笨、无能,这个孩子就产生焦虑,最后出现心理问题,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


艾里斯提出,他认为人天生就具备了非理性的人格倾向,因此每个人的思考或多或少都以某种无效或顽固的方式进行,再加上父母师长或传媒的影响,因而产生了许多不合理、不具逻辑性或与事实不符的非理性信念。


非理性信念是能够引发个体情绪失调和行为失常的偏颇想法,其特性为无弹性、非事实依据、不合逻辑。



朱志先教授认为,非理性信念的语词表达,可能会导致夸张的、荒诞的,甚至是反作用的效果。因此,可以这么说,我们说话一定要有根据、要思考、经得起推敲的。


他建议,在不知道怎么说话时,最好的方法是闭嘴。不恰当的语词表达,往往会给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非理性信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正念疗法


朱志先教授介绍,认识行为疗法发展到今日,发展出正念疗法,正是去帮助那些坚持执拗的非理性信念的、难以改变思考方式、认知行为的人……


朱志先教授在课堂上举例,曾经有个女孩,在经历了某个青春期的事件(保护隐私,具体事略),执拗的认为自己是“坏女孩”。她经常会胡思乱想,最后不得不休学。



朱志先教授认为,想法改变不了,就不去试图改变想法。


面对这样的情形,就需要正念。所谓正念,就是指一种洞察当下的身心体验,无分别念、专注当下的一种状态。


正念实现的结果,是想法只是想法而已,与“我”无关。


当来访者坚持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时,正念可以使他接受这个想法,但需要将“我”抽离出来,让自己的心回到当下,回到我们此刻正在做的事情,达到“治愈”心理问题的效果。


我们的痛苦不是由事件引起的,而是由特定事件所带来的想法而引发,这些想法则是评价的结果。


认知评估或信念对情绪反应,是思维贯穿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



当人的行为是僵化的时候,如果他更多地受到语境的影响,而不是所体验到的环境结果的影响时,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出现了认知融合。


认知融合会使个体自动地提取负性思维事件的字面意义,将负面信息、消极自我评价、不正确自我认知等和“事实”混淆起来,沉浸在自动化的消极想法之中,从而促使或加重抑郁、焦虑、低自尊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正念,说简单点,就是“认知去融合”的过程,或是专业的提法,即认知解离


学习正念技术也是认知解离的方法之一,使来访者更好地掌握正念的技术,通过长期的正念疗法,使人逐渐去融合(解离)非理性信念,达到化解来访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的作用。


朱志先教授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授课,博得了学员们阵阵笑声,感染着大家,使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疗法的精髓,在不经意间记住了…… 


 


聚散终有时,愉快的时光总是流逝得很快,学员们意犹未尽…… 相信,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学员们会举一反三,用今天学到的正念技术,助人助己,让更多人重建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避免杂绪的影响,收获更多正能量! 

 

课程推荐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解放大道688号武广公寓楼A座3302室
    咨询热线:13147104238
点击拨打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在线报名
联合同济 助力成长
扫一扫添加好友 电话/微信号:
phone_in_talk chat br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