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心理咨询师 段** (文章转载自中国同济心理网 www.jy318.com)

我一开始接触心理学和催眠,其目的是想给自己的心灵解惑,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如此的去帮助别人,那份快乐与成就感,我想不是每个人都能体悟的吧!
开始听说催眠,感觉是不是很神秘,我能不能把它也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去呢?在看了徐云博士的工作坊后,也和徐老师交流了,就决定自己去学学看!
既然决定去学催眠是我的职业需要,需要掌握催眠治疗的技能和方法。可是当我走进徐博士的催眠课程,第一次高声朗诵誓词的时候,一种神圣的感觉涌上心头,一种对于生命的责任感涌上心头,沉甸甸的!
首先老师告诉大家,催眠并不是催人入眠,进入催眠状况并不是睡着了,也不是失去意志,任人摆布,而是意识清醒却又高度放松的一种状态,仍然可听、可说、可感(除非深度催眠)、可分辨是非。只是在此时脑波的频率会比平时低,消耗的能量也会少许多, 接受暗示的能力比平时强,且很容易和潜意识形成通路,便于调动潜能。
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随着课程的深入,催眠的神秘外衣在一点一点的褪去,原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催眠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在没有觉知的情况下催眠别人并且被别人催眠。从技巧层面上来说,了解了催眠的原理和基本的引导、深化方法后,再背上几段催眠引导词似乎就学完了,剩下的就只是不断的练习,熟能生巧了。可事实却不是那么简单。在简单的技巧背后,包含了太多的内容,甚至是无止境的。在催眠的背后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生命的认知,一种对人性的关怀和一种对存在的慈悲!
这次培训,是永生难忘的,每天都在不断地审视自我,反省自我,改变了自己很多看法和做法,以往喜欢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他人,要求别人,一旦别人和自己的意见相悖,即作出鄙夷状,或拒人以千里,一副自视清高的架势。其实活的很苦且没有自信,以往喜欢以自己一成不变的固有的思维方式去行事做人,把这种思维方式视为真理,刻板而教条,很多时候是自寻烦恼。以往总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不得不戴着面具和别人相处,宁愿为此付出代价而忽略了自我内心的感觉,离自己的心甚远.以往总习惯于依赖别人,把情感寄托在家人身上,精神上不充实缺少支点,一个人独处感到空虚寂寞。通过这次学习和体验,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家庭观都有了质的改变和提高。仿佛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变得更乐观更自信更勇敢更善良更宽容更快乐,以前困扰自己的问题现在看来已经不值一提了。好象换了一双眼睛看世界,自己似乎登上一个高峰去看周围的一切。一切都不是问题。
通过这次催眠学习掌握了一些催眠技巧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在此非常感谢徐老师关于催眠的技巧和方法无私地倾囊相授,并且给我们大量的实践操作机会来体验练习。在学习期间,知道了渐进式放松引导法、数数法、艾曼导入法、价值观导入法间接暗示法、意识与潜意识关联等等技巧和方法,不但理论讲解的通俗易懂,还让我们同学之间多做练习,温故而知新,亲身体验,感受,总结经验,学习,再体验……。那么紧紧掌握技巧和方法是不够的,催眠是很灵活的,因为人和人的经历不同,性格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等等面对这些的不同我们要灵活运用催眠,适合个案达到最佳的状态,帮助个案解决问题。通过催眠学习使我对催眠在生活中的运用有了新的诠释:催眠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还可以治疗心理疾病、运用到教学、企业、美容、咨询、医学、学习、潜能开发、司法、舞台等等,真的是太广泛了。
如果说在培训中期的时候,那种兴奋已经到达了一个顶点,有一种滔滔不绝想倾诉自己的崭新感受的冲动,那么在培训结束时心已归于平静,不再想说什么,一切话语都显的多余,有时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足以表明心迹。再也不想成为一个到处夸夸其谈的浅薄者。所以当提笔写出时,已不想再赘叙什么。有些东西心已经领会了,不可言传矣。
(本文作者于2010年在同济医学院完成徐云博士催眠师训练课程,并获得美国催眠治疗师学会、美国催眠动机学院颁发的AAH/AHMI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