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蔡老师的萨提亚工作坊回来,收获真是很多。我现在发现,上课前的一天,以及上课的期间,我每天的睡觉时间都不足5小时,然而在课堂上我却没打过瞌睡没走过神,全部的精力都能够一直灌注在课程内容当中,这大概就可以说明,这个课程的内容,是多么的吸引我。
我首先想要分享一些我在练习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在第一天中,我们做了好几个小练习,几乎每个都让我很有感触。只是我要先声明一下,以下我所描述的过程,并非活动的全部内容,我只是选择对我很有触动的那些部分来叙述的。
记得第一个活动是让我们都闭上眼睛在室内走动,先是走,然后要求大家跑起来,撞到别人也无所谓,不用道歉。并且,蔡老师一边催促我们快跑,一边还会提醒我们注意自己的呼吸和感受。这个时候,我发现,由于闭上了眼睛,我就感觉不安全了,身体有点紧绷,到跑起来的时候不安全的感觉更是升高到了相当的高度,即使我自己不敢跑起来,但周围跑动的人的声音、以及不断发生的碰撞,都让我全身都紧张得不得了。这个时候要我去注意自己的呼吸和感受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回想我在日常生活当中,其实也是如此,无论起因是什么,事情、目标、时间或者什么别的,只要我被紧张的情绪给抓住了,什么感受、觉察、放松……统统都扔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想要在面对巨大的压力的时候仍然保持自己的觉察,真的很难很难啊!>>>>>>>>
然后的一个活动是,闭上眼睛,用你的双手,去触碰别人的双手,如果找到一个你满意对方,对方也满意你的,就坐下来,任何一方不满意的,就必须分开继续寻找,一定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配对的,就由老师分配。说开始之前,我在想,我似乎应该多尝试一些可能性,看看不同的手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然而开始以后,我碰到的第一双手觉得是男性的手,我就放开了,马上碰到的下一双手,是微微有些凉的、柔软细腻的女性的手,在确认了一下对方对我也有好感以后,我未经思索的就放弃了原本的所有想法,就拉着她坐下了。我猜测我应该是全场第一个坐下的人。之后的几个用手完成的小游戏也都玩得很舒服——虽然其实双方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但最后老师让我们睁开眼睛看看对方的时候,我是失望的,因为对面的伙伴和我预先期望的有挺大的不同。而现在我可以觉察到,这个就是我寻找伴侣的过程,几乎就是一个完全的拷贝,可以说是一点点的差别都没有的模式的拷贝。这就是我的模式,在第一时间找到一个让我觉得舒服的伙伴以后,就一头扎入其中,也不在乎和对方之间真实存在的误会,直到最后因为和自己的期望不同而终于感到失望……想到这些真的让我觉得很难过,过去的那么多年就是这样度过的,那么多的误会和伤害也就在其中发生,现在的我,才终于觉察到了这些……>>
接下来的一个活动是,找一个和你身高基本匹配的伙伴,背靠背站立,一直要保持背和背的接触,并完成一些活动。其中有一个动作,是一方弯下腰,另一方则让自己几乎躺到对方的背上。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我发现,我的伙伴弯腰,我让自己躺上去的时候,我们都挺舒服,而我弯腰的时候,他是不愿意把自己的重量放到我的背上来的。这个活动的最后一个动作,是要求我们背靠背,但身体不能再有其他任何地方的接触,来一起坐到地上,再一起站起来。当我们第一次坐下的时候,我们的身体都自然的微向前倾,坐是坐下了,可是背和背完全没了接触,这样不符合要求。而第二次尝试的时候,我想起伙伴是明显只愿意承担压力的人,于是我就让身体后仰,把一部分的重量压到他的身上,然后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完成背靠背的站起和坐下了。在然后的分享中,我立刻发现,这也是我的一个模式,我总是会去非常的“配合”我的伙伴,如果有选择的机会,我一般都会让伙伴先选择,或者我会揣摩他的情况,帮助他选择。回想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我经常做的事情就是,看看同事们能做些什么?喜欢些什么?把适合他们的、他们喜欢的工作让他们去做,然后剩下的那些就由我去接下来了。而我自己喜欢什么呢?我不知道,也可能是知道了却也不去追求。我就是这么个喜欢“配合”别人却经常忘记自己需要的人。
在整个课程当中,我还发现,蔡老师从未用语言来提示过我们深呼吸,但是她会不断的用她自己的呼吸,来提醒我们注意我们自己的呼吸。这和蒙氏提倡的实物教学,我觉得真是太类似了,效果也太好了——因为,从第二天开始,我就惊喜的发现,我每每都可以在蔡老师的呼吸提示之前,就已经自己开始注意呼吸了,我真是学得太快了,^_^
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蔡老师给我们的最后一个礼物是——表达感谢。而其中蔡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极其深刻,蔡老师说:“三天来,我能感觉到你们对我的感情,可是,我一直在这里,却没有人来对我说声‘谢谢’。”是啊,三天来,我的收获如此之大,我对蔡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心,几乎都要超过我一直以来最为尊敬和感激的孙老师了,可是我却压根儿没想起要去当面对她说声“谢谢”!而平时,被我忘记掉的“谢谢”,又还有多少呢?不过,我最终还是没能当面去对蔡老师表达我的感谢,但在回家以后,立刻用行动来弥补了——我上论坛去写下了我的感谢。只是,现在我发现我至少忘记感谢一个人了——就是那位漂亮的女助教,我得补上。
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让我们去找,这个房间中,我们喜欢的人,去表达自己对他的喜爱,并且可以拥抱对方,当然要征得对方的同意。女助教找到了我,问我是否可以拥抱一下?我当然同意了。拥抱她的时候,她说了两句让我无比感谢她的话,第一句是“不用太用力,请轻一点吧!”第二句是“抱着我就好,不用拍。”于是我就把原先的用力的、并且喜欢拍拍对方后背的拥抱方式调整成了和她柔和相拥的模式。放开手之后,我站在那里想,原来,调整我们相互之间的爱的方式,就是这么样的简单!就是把自己的感觉和需要,明明白白的告诉对方,就好!而我原先,陷在那些或者压抑自己痛苦接受,或者受不了了强烈反抗,那样的模式里面多少年都不自知!而这些,原来就是可以这样简单的改变的!我真的从心底里说,“太谢谢你了!”于是,课程结束的时候,我又找到了助教,向她表达了我的觉察和感谢,再次拥抱了她,而这一次,我们当然就拥抱得既轻松又舒服!
我最后想要分享的,是我们一车四人,从莲花山返回的途中,讨论的发现。在课堂上,我曾经问过蔡老师,怎么样做,才能去“爱自己”?蔡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回程中,我们讨论,发现,我们现在所做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颠倒的,我们经常:
饿了不吃——餐无定时,尤其是加班的时候;
渴了不喝——怕上厕所多了不方便什么的;
困了不睡——熬夜看书或者上网或者还在坚持工作;
痛了不哭——这才象个男子汉么;
高兴了也不笑——可能都快要找不到什么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了。
这样远离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又怎么可能爱自己呢?不过反过来想,要爱自己,其实也就很简单了,如果我能够,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困了就睡,有痛苦了就哭泣,有快乐了就欢笑……这样,我就已经很爱我自己了。而事实上,在刚才写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感觉到饿了渴了,我是去吃完了夜点心才回来接着写的。我成长得很快哦!我已经比以前爱自己多了哦!^_^
而现在呢,文章也写得差不多了,我也有点困了,所以,我要准备执行“困了就睡”去了。只是,我也有些期望。期望各位看过我的文章以后呢,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了,请来对我说出你的感谢,我会很高兴的^_^。而如果你有任何的不同意见或者感受,也请你告诉我,就那么简单、直接的告诉我就好,因为这不仅说明你认真看完了我的文章,还可以帮助我来做出一些调整,我会感谢你的。
谢谢各位看完全文的朋友们!谢谢!
咖啡 写于2007年11月13日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