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个孩子和父母一起走进我的工作室的时候,我看到的是相互指责同时又在抱怨孩子的一对父母。一个两眼无神,没有血色、恍惚的瘦弱的男孩子。这个男孩子,从进来的时候就低着头,全身紧绷的感觉,明显是过度紧张和焦虑。孩子总是在低着头,用眼角的余光大量着周围的一切,包括我。
面对这一切,开始我只是打开音响,淡淡的轻音乐环绕着整个房间,但似乎没有人去听见和欣赏。听完父母的抱怨和申诉,房间只留下了我个这个孩子。起初孩子完全是防御,不确定要发生什么?坐在沙发上,头依旧没有抬起来,双手不断的搓揉着衣角。看着这样的孩子,我冒出来两个字“可怜”。就这样待了两分钟后,我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最近有做过游戏吗?有没有很开心的去玩过?孩子听到,立马抬起头,惊奇的用眼睛盯着我,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他的预期里,是我应该批评他一顿,然后给他讲解一堆的大道理。我只是面带微笑的静静的看着他,再次说,咱俩一起玩一会儿吧。我注意到孩子的双手离开了衣角,眼睛看着我,但还是不敢确定这一切是否是真实的。我再次鼓励他说,我们现在两个人一起玩点什么,不过你要按照我的指令来游戏哦。孩子赶忙点头同意了。面对这个放下防御的孩子,我开始带领孩子喝水,放松。在我的开放式的催眠式的语言里,孩子完全的放松了。同时孩子跟我也建立了一份信任。我带领孩子开始了“专注力”的功能性整合之旅。
在这个个案中,“专注力”功能性整合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问题的发生与原因。我们需要陪孩子一起“学习专注”。专注时孩子会是怎样的?
全 脑 效 能
1.当各个感官及系统一起协同支持
1、当各个感官及系统一起协同支持,聚焦,朝向一个目标物时,孩子的状态进入“专注”。人在环境中,安全是最基础的。这个时候负责表达的大脑前额叶活跃起来,负责接受视听感信息的大脑后部的脑干活跃起来。外界各种的不安,都会阻扰了我们,我们更不会把思维投注在学习里,因为,保护自己的机制在全力以赴的保证安全,随时保持警惕,确保安全,求得原始的生存。
这个时候孩子的:
眼睛在看—--看到的信息去向脑子
耳朵在听—--听到的信息去向脑子
鼻子在嗅——嗅到的信息去向脑子
身体各肌肉发挥着他们强大的平衡与稳定的收缩力量支持他保持这个姿势,以继续专注。外界的各种的不稳定的因素
全 脑 效 能
2.脑子开始思考:我要不要伸手去摸一摸,感觉一下这个东西......
所有的信息在脑中转悠,为深入理解这个事物做准备。
如果这个时候发生了:
他的腿或腰背力量弱,他累了——他不再继续专注;
他听到了让他觉得不安全的声音(如父母劝离或喝止)——他不再继续专注;
他看到有危险的小动物或虫子侵入——他不再继续专注。
他感觉到下雨了或刮风了,冷了或饿了——他不再继续专注。
出现了更让他的感官感到刺激的事物——他不继续专注。
如果学习的状况让孩子感受到的是轻松、自如,有趣,或是内在驱动力带来的力量感,那么脑干区域将全力配合全脑进入了主动的、带有操作性的学习中。孩子感受到了安全,潜意识知道自己可以放松了,感官此时此刻就更多的接收了新的事物。也更愿意活跃的去表达自己。从此认知变得更有建设性,思维的能力得到更活动锻炼。
全 脑 效 能
3.流动的爱,促使专注
很多时候,孩子也可能发现他们注意力转移的速度会很快。因为孩子们很自然的会实施造物主给人们的本能设计:世界是神奇的好玩的,也是充满危险的,为成长和规避危险,孩子们拥有敏感的感官通道,和快速的转移能力。同时父母的信任,孩子内在更加的勇敢、稳定。带着好奇,收获意外;伴着主动,丰硕翅羽。爱的给予在生物学中的发现,是一种连贯性的频率。
(节选自全脑效能高级指导师,全脑效能讲师彭炯《全脑效能综合整合程序-----专注力使用之浅谈》)
![]() |
电话/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