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什么缺憾美,又说合眼缘,缺憾和眼缘从心理学上怎么解释呢?
早上刷微博,无意中翻看到了中国唱诗班的诗画动漫《相思》,一下子心里喜欢的很。很长时间以来,国内的动画作品主要针对儿童,立意构思无不透着一股浓浓的《思想品德》的味儿。在此背景下,这部作品就好比春风拂面,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有说不出的喜欢。画中“相思”二字取自王摩诘的五言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苏东坡赞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动漫中诗音画水乳交融,可以说尽得王摩诘的神韵了。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三百年前,嘉定城中烟雨朦胧,一粒红豆落下,“嘭”的一声化为了撑开的油纸伞。
寒门名士王初桐,与名家之女六娘哀怨婉转的爱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落雨纷纷的时节。青梅竹马互生的暧昧情愫,与无缘厮守的爱而不得,似乎都随着这江南的烟雨一般,氤氲于无边的岁月之中。
01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这部作品的优秀之处很多,从心理层面来看,至少有两处可以拿来讨论一下。首先是开放式的结尾:一个嫁为人妻,一个进京赶考,之后究竟如何了,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疑问。
这种欲说还休的方式,跟大团圆的结局相比更叫人放心不下。因为人人心中都盼望,“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此刻两人劳燕分飞,多多少少是有遗憾和不足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我们会有这样的期待?
有一个心理学试验:有人在白纸上画一段圆弧,经过白纸的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拿起笔补上线段,让圆弧成为一个完整的圆。更令人惊奇的是:大猩猩也有这样的癖好。并且,小孩子或者大猩猩都会尽力使自己画的线段平滑,使完成的图形与原先的弧一样平滑。
人类天生就有将事情做完,让需求得到完全满足的倾向。所以,人类有许许多多身体的,心灵的需求,它们都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并且排队等待我们去完全满足。一旦满足了最迫切的需求,就会生出下一个需求。
02
美哭了,只有中国人才能看得懂
我对这部作品的感觉是自然,一见就很喜欢。江南水乡的青石板街,少女含羞的罗扇半掩,大红的对联,石桥下撑篙的舟子,寒窗的书生……这一份莫名的熟悉背后,是记忆深处的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无怪乎网友要说“只有中国人才能看得懂”了。
实际上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并且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它使人们看到或听到人类原始意识的原始意象或遥远回声,并形成顿悟,产生美感。这种连接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力量。因着发现我们不是单独的,而是与祖先血脉相依。从亘古直到现在,从现在直到未来,这种连接还会延续下去。这一草一木,一花一树,这里的人和事,无不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仔细想想,长养在这片土地的华夏儿女,原本是同气连枝的亲人呀。
![]() |
电话/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