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亲密关系”看似牢不可破,但在琐碎日常和家庭的重负之下,在教育子女和夫妻经营感情的分歧、淡漠之中,感情也会减淡、衰退,甚至出现裂痕、危机… 现在,让我们看一个心理案例,或许从中可以有所体悟!
张女士27岁,已婚,儿子3岁,公司职员,现全职在家,大学文化,丈夫是一位IT公司经理。
张女士产后辞职,在家专职照顾孩子。丈夫也很爱儿子,亲子关系很融洽。现在问题是,丈夫看到孩子吃的食品,觉得不够“健康”,产生不满,对张女士育儿观念产生严重异议。张女士十分委屈和愤怒,认为辞职专程带孩子,丈夫不理解自己的辛劳也就罢了,还处处挑刺。起先还耐着性子跟丈夫解释,现在根本不理会丈夫。(欢迎报考武汉同济心理咨询师培训班)
图文无关
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张女士希望能够说服丈夫,科学育儿,接受新的育儿方式。张女士和丈夫都没有精神方面的问题,张女士认为主要问题是互相赌气,沟通不畅。(欢迎报考武汉同济心理咨询师培训班)
心理咨询师建议,夫妻双方终止争吵,从具体分歧入手,分析澄清,促进夫妻坦诚相见,良好沟通,改善夫妻关系。张女士半年来通过每周一次的预约,每次50-60分钟,夫妻一起咨询2次。
个案进展:
通过长达半年的咨询,夫妻有效沟通、育儿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在育儿沟通问题上,除了必要的沟通理解外,夫妻双方至少在某些原则性问题上减少歧义,可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夫妻间的恩爱,让孩子在稳定幸福的家庭氛围中,体会到信任感和责任感。
联合同济心理专家雷五明教授指出:对于“婚姻关系”的本质,他认为“婚姻”与恋爱不同的是,“婚姻”是一种契约关系,婚姻问题比恋爱问题更复杂。婚姻中,除了男女之间浪漫爱情和道德规范,还有法律责任、经济关系、家族社会关系等因素。
“亲密关系”是最内在、最深层、最深邃和最私密。由此可见,亲密是一种深入、敞开的状态,亲密关系就是一种彼此在信任、深入、敞开、不设防的状态中所拥有的一种关系。现多指异性间,例如夫妻、伴侣、恋人等之间的关系。
婚姻是需要经营的,也是人们获得幸福感和人生路径的必由之路。夫妻双方多一点相互理解、体谅,才会建立更加自然紧密的“亲密关系”。(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请关注中国同济心理网:www.jy318.com)
![]() |
电话/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