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夜色渐浓。清风徐来,在夜幕中遥望繁星,人有时,总在梦与非梦之间,扑朔迷离…
8月7日晚6时许,联合同济心理研究中心请来郑玉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场认识催眠的知识盛宴。
提起催眠,很多人都会抱着神秘、好奇的目光来看待。其实,殊不知,我们每天都在催眠别人,或是被别人催眠。
郑玉老师先通过10道题目,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答案。通过这套测验可以了解你对催眠的接受程度(测试题点击“催眠测试”即可获取),并让我们得知,催眠在现实场域中其实是无处不在的。
催眠(hypnosis)是运用心理暗示和受术者潜意识沟通的技术。催眠是一种心理暗示的行为,施术者通过语言、声音、动作、眼神的心理暗示,在受术者的潜意识输入信息,改变其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施术者、受术者的身份,这些潜意识的“语言”通过心理暗示传达给受术者,从而达到信息交流沟通的目的。
郑玉老师通过手臂升降测试,让学员们了解到,催眠过程中人体的感受,以及双手之间的微妙差异。
在催眠中,想像你的左手捧着一本厚重的大字典,你的左手感觉越来越沉重,因此你的左手慢慢往下降… 同时,想像你的右手手掌上拂着一颗大气球,这颗气球逐渐向上漂浮,把你的右手慢慢往上拉,使你的右手越来越轻,越举越高。尽可能在你的脑海里浮现这样的画面。
随着深呼吸(deep breath)的吐纳,会感觉左手上的字典更加沉重一倍,而你的左手也越来越往下降…你的左手越来越重,越来越往下降;而你的右手越来越轻,越来越往上漂。左手下降,右手上升… 然后交替…
通过这个测试,我们可以基本清楚,人体部位是可以对催眠产生不同程度的感受的。
英语催眠术(Hypnotism)一词的词源,便是源自希腊神话中“睡神”修普诺斯。
郑玉老师介绍,早在18世纪,麦斯默提出“动物磁气说”,认为生病是人体磁场流通的阻碍,需要借助外力打通磁场,就能治疗疾病。
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1846年布雷德开始用催眠来麻醉、镇痛。他运用凝视水晶球的方式进行催眠,并提出了眼神经疲劳学说,这种使人进入清醒和睡眠之间的状态的方法就是催眠术。
不过,随着弗洛伊德“谈话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的提出,18至19世纪催眠在心理学领域日渐式微。
20世纪中后期,催眠领域涌现出多个大师级人物。其中影响最大的代表是美国的米尔顿·艾里克森。
介绍过催眠术的发展历程,郑玉老师又说,只要受术者对催眠师的指令愿意接受,并能够通力合作,在催眠师的帮助下,可以使你改善情绪,调节压力,解开心结,开发潜能。
催眠可以按施术者分为自我催眠、他人催眠,按暗示条件可分为言语催眠、操作催眠,按受术人数可分为个别催眠、集体催眠。还可以根据催眠程度区分为深度催眠、中度催眠、浅度催眠。
接下来,郑玉老师详尽解说了催眠的五大步骤:询问解疑、诱导阶段、深化阶段、治疗阶段、解除催眠。
催眠对人类的心理有诸多益处,郑玉老师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催眠的心理作用。
1、建立信心,肯定自我价值
改善你的自我观感,引导正负面行为。增进自信与自许,强化自尊,善处逆境心情。
2、增加心灵财富
心灵财富丰沛的人,是对自己满足的,金钱无处不在,当你需要时,它自然能出现。
3、处理压力
学习减压或消除压力技巧,改善特殊行为模式,放松身心。
4、终止焦虑、恐慌、恐惧与恐怖症
消除对事务的恐惧,如登高、航空旅行、人群、蜘蛛、疾病等。
5、解除感情与肉体创伤
重现并去除人生创伤或悲剧事件。搜寻记忆,年龄回溯,时间回溯。
郑玉老师认为,学习催眠还有对个人成长的好处。
譬如,掌握催眠,可以使你不再害臊,终止羞怯。获得谈话信心,消除面谈紧张,降低演出、 演讲、应聘或讲课的恐惧。
另外,以更加积极的动机,完成目标的设定及达成,实现个人的满足,以成功般的满足舒适心灵。
对于教员、心理咨询工作者、社会职员而言,还可增强教学技巧,改善学习习惯,提升记忆力与集中力,导正学习态度,增强应试技巧。
对于运动员、健身爱好者,催眠还能强化运动成效,集中重点,启发成功感、胜利感、成就感。增强毅力与协调性。增强全方位的意向态度。
催眠还能增强积极动力,提升正面行为。消除负向思考,解脱忿怒、忧郁、挫折。同时,自我催眠还可以开启写作、绘画、表演艺术潜能。启动创作动机、激发灵感。增强洞察力,问题解决能力。
短暂的快乐时光。这期线下催眠沙龙虽然结束了,但学员们仍依依不舍。相信,催眠会给你带来内心的丰盛与快乐,你将在家人、朋友和你帮助过的人群中,听到对你的由衷赞美!这难道,不是催眠带来的妙不可言的效用吗?
![]() |
电话/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