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94年的她,
在生命中最后一条朋友圈,
展现出令人感动的坦然、洒脱与幽默。
这位坚强、坦荡、温婉又令人扼腕的女孩,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6届毕业生吴思,让我们记住她的音容笑貌,还有她乐观、自信与淡泊的笑容…
在病魔面前,花样年华的逝去,令人潸然泪下!在她生命最后绽放的日子里,她写下如此感激涕零的句子:“这也是我想记下这些的最主要原因吧,一路遇来都是很好的人,我不太爱表达感情,但我心里都明白,我尽可能记下我所有的感谢。”
她最后一条朋友圈 “江山给你们,朕玩够了,拜拜”,更是呈现出超越其年龄的淡然、洒脱。
然而,25岁的她,却不幸罹患子宫癌,生命定格在了2019年7月5日…
在她风趣睿智的朋友圈里,饺子都幻化、想像成各种不同的事物… 令人忍俊不禁!
还有,“做完CT回来,路过学校操场,夕阳无限好,只是热死宝宝了… ”
这样令人心痛的经历,却让吴思成功转化成幽默的泉源。而这些,在她的朋友圈,不胜枚举!
图文并茂的血管卡通图,让人发出会心一笑,又心酸不已!
我不后悔我此生的选择,
即使再来一次,
我还是会爱上我选择的医学之路。
从医学院毕业,吴思曾患上中度抑郁。
在那一瞬间,她懂了,为何那些重症患者会丧失对生的热望,寻觅解脱…
作为一名生理医务工作者,自此,她深执一份信念: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拯救病人身体的同时,也去关爱患者的心灵… 为此,她考取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
然而,病魔袭来,这个梦想也如风中残烛… 令人唏嘘!
患癌后,在长沙治疗了一段时间的她,回老家前办了一件她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事:遗体角膜捐赠手续。
其实早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课堂上,听着老师感叹医用解剖的遗体、角膜捐献来源匮乏,她就想过捐献遗体并在相关器官捐赠网站上登记…
只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在想着遗体捐献的事,希望为别人的生命带来奇迹!
7月3号,在身体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吴思向医护人员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不进ICU、不插管,不做一切有损身体完整的治疗。”
7月5日下午2点48分,吴思的短暂而美丽的人生划上了句点。她虽然离开了深爱的世界,她的身体中的一部分已经给他人带来了光辉…
如今,吴思的眼角膜已让一名10岁的姑娘和一名17岁的少年重见光明。
在她的感召下,更多的人,包括她的母亲,都加入到遗体捐赠的慈善事业中…
小编也认识一位罹患癌症的坚强姑娘,同样是乐观、善良,不乏幽默感,同病魔作着殊死的搏斗!这份坚韧、坦然与向上的正向生命观,正是我们所需要汲取的人生能量!
而在他们身上,我们仍然看到了“感激”。
徐云博士的后现代心理学全年系列课程中,在能量心理学的板块中,感激是一个核心感觉,感激对健康和力量是一个源泉,可以帮助人的影响力的提升,开发心脑细胞。感激不是感恩,感恩是我们有恩于我,我接受了,所以反馈感激。感激是我们可能根本没有施恩于我,感激不是从大脑开始,是从心里往外发散。它会影响外人对我们的感受,感激是一个正向的、纯正的感觉。
大家可以自己,也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觉察自我,尝试内在的感激:
1、找出我们感激的对象,凭什么理由感激?
2、找出5-10个这样的对象出来。
3、对于其中的对象有什么表示?最好是不花钱。
4、实施这样的做法,即使对方不肯定,我们也做。
在日剧《安堂机器人》中,机器人Andriod ARXⅡ-13扮演的沫嶋黎士的有一段话:“人的思想就能改变未来,甚至可以改变过去的错误。生命是将未来引导上正途的力量。”
个体生命拥有无限可能,这种自然赋予的天赋才具使人类的创造力可以达致令人难以想像的高度。这正是人类文明延续至今的内核。
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给人以心灵的慰籍,在琴键上流淌的是对人世之悲悯,以及超越羁绊后的平静…… 时光静淌,人生如梦…… 生命有长有短,然而,激发出强大生命力的人性光芒却不会黯然失色。常怀感激,生命纵然终会逝去,但这人性的光辉却依然动人…
人生如一趟行驶中的列车,沿途的风景,在不断的倒退、闪回…… 生命的旅程,从文字的层面上看,是没有终点的。感激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重拾内心纯正而无畏的心灵能量!
Rest In Peace!吴思,天国安息!
![]() |
电话/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