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继忠
男,1972年;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干部,政工师,心理学爱好者,中科院认证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经历4年,200多场上千人次。课程有《非暴力沟通》、《五行识人》等。
求助背景:女,28岁,结婚3年,一直不能怀孕。到医院检查,说是一侧输卵管不通,不影响受孕;啥办法都想了,中医偏方都试过了,不见效果。想通过家庭排列看看有什么原因。
家排原理:现场角色的互动和当事人问题的真实原因互为映像,本场排列目标是通过角色设置,找出关键因素并通过行为、语言调节让场上各角色呈现较好状态。
现场呈现:
第一阶段:四个人分别代表“丈夫”、“妻子”、“子宫”、“孩子”,角色上场后自由移动,“丈夫”只关注“孩子”,“妻子”想靠近“丈夫”,但走不动步,“子宫”角色觉得很冷。
第二阶段:两人分别代表公公、婆婆(以妻子为参照物),公公关注未出生的孩子,婆婆关注自己的儿子,走到儿子身边要保护儿子,妻子被挡在了外面。
经过询问,得知日常“婆婆”对“丈夫”起居生活等非常操心,经过“丈夫”和“公公、婆婆”语言及行为表达,丈夫开始关注“子宫”角色,“孩子”觉得现场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妻子”在“公公”、“婆婆”上来后觉得很紧张。
第三阶段:二人分别代表“女方父母”,“妻子”看到“母亲”后非常愤怒,不想看“母亲”,“母亲”角色感到很丢脸,不敢面对现场,躲到子宫这里。
询问当事人,说:“我妈妈怀我时是个意外,当时计划生育非让做流产,妈妈也不想要,但老姨想要,就托关系保住了,出生后老姨是要把我抱走的,结果我妈变卦了。”
经过对“妻子”和“父母间”的语言和行为调节,三人取得谅解。“子宫”角色感觉很温暖,“孩子”自动走到了“妻子”身边。
案例解读:
1、妻子当年虽未出生,但她却能感到母亲怀孕时的焦虑和不安,这种不安全感会对她个人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而丈夫并没有给她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使她潜意识中拒绝怀孕;
2、丈夫从关注孩子,到关注子宫,到支持妻子,是个人脱离原生家庭开始面对自己核心家庭负起责任的一个转变;
3、随着妻子理解母亲当时的选择,互相和解,“子宫”才会得到支持,孩子自然就会孕育。
扫一扫添加好友 | 电话/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