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人尤其是流产儿在系统排列当中会常常出现并成为关键,因为亲朋的逝世,爱的律动受到了影响。
回老家一趟,弟弟在闲聊中提到一位朋友,说上周才刚刚见过面,昨天竟听说他因为吸毒死了。算起来不过二十来岁的光景,说话的样子和声音还很清晰的印在脑海里,原本跟死亡扯不到一起去的,很突然就发生了,一时感到难以接受,后来又说了很多关于他的事情。年岁渐长,在其它方面并无建树,生死的事却愈见愈多,叫人开始思索。
01
在家里看电影,是大卫·芬奇执导的《返老还童》,主人公本杰明·巴顿生来就是老人,母亲难产,父亲因为恐惧把他遗弃在路边,后来一家养老院收留了他。于是在许多的老人中间,本杰明渐渐长大,而朋友却一个接一个的离开,接着是新的老人住进来,从小他已明白了死亡的意义。从年迈到婴孩,逆生长的生命轨迹投射在了上个世纪动荡的岁月里。
影片对于生命的展示和思考让我非常感动,比如卡罗琳在母亲临终前跟母亲道别说我会非常想念你的。这样的场景在中国极少见到,大部分的人会祈求着让他们不要走。
02
上周是清明节,人们都会返乡祭祖,古人对于死亡的看法与今天不太一样,对于他们而言死亡是生命另一种形式的延续,所以中国人祭祖的传统很盛,除了清明节,还有中元节(盂兰盆节)和寒衣节等并称为三大鬼节。
而今天,所有人谈到死亡,都会感到恐惧和悲伤。甚至不小心从对方口中得知了对方亲人离世的消息,都要说一声抱歉或对不起。人人都会生病,死亡成了最大的疾病。成长要经历许多的创伤,死亡也成了最大的创伤。在我们看来,死亡成了立在生者和逝者间的一道巨大的鸿沟,阻断了一切,也隔绝了一切。
事实上死亡作为一种生命现象,一种自然规律,在万物中流转。当春风唤醒大地,枯树长出了新芽。所有在冬天遗忘的秘密,在这一刻都会重新想起。
因为生者无法释怀,亡人尤其是流产儿在系统排列当中会常常出现并成为关键。原本的清白会在此处失衡,也许因为自己而使他人遭遇不幸,愧疚感让我们仿佛蒙受了诅咒,不自觉的往糟糕的情况发展。又或者因为一场意外自己承受了痛苦,却不知道如何获得补偿,以至于总是耿耿于怀,不能面对。
03
面对死亡,什么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那就是对死者和死亡以及死者的命运鞠躬,尊崇他们的死亡和命运,并让死者在你的心内有一个位置,那么死者才会得到真正的安息。而生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当我们想象,黑夜过后就是白天,白天过后黑夜再度来临,我们已经习惯这样的周而复始,一天又一天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再次了解,恰如白天与黑夜一样,生与死是如此的形影不离,不分彼此。
顺从于那股无法阻挡的力量,不论它对我们有异议或有害。这是对于这个世界里很多我们无法知道、无法控制的事物的一种谦卑,也就是面对真正的无助时,一种谦逊的宽恕接受和顺从的态度。海宁格说:当我们真正谦卑的时候我们会体验到,不仅由我们去决定自己的命运,命运同样也决定我们。
电影中,本杰明的父亲去世前,本杰明选择原谅了他,他希望父亲能够放下对于命运的怨念。慎终追远,让我们最终都能与命运握手言和!
![]() |
电话/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