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济心理网
咨询热线:13147104238
search menu
核心业务板块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学习心得

陈文慧——危机心理干预案例分析
点击:2698次   日期:2020年07月27日


 

一、中小学生成为危机心理干预的对象

 

近年来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起的一个严肃课题。越来越多的学生普遍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更严重一些的情绪崩溃,甚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当孩子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偏差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时,这个时候就需要危机心理干预师进行干预。

 

二、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一些危机事件的重大影响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身体及情绪状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恐慌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三、什么叫危机心理干预?

 

危机心理干预是指针对在重大危机事件影响之下而产生的身心困境、处于负面心理状态下的群体或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和支持,使之尽快摆脱困境,特别是当个体面临突然的或重大的创伤,如(丧亲、离婚、交通事故、战争、传染病、目击暴力事件、失业等)时,也会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而需要危机心理干预的支持。

 

四、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实例

 

基本资料:

 

咨询师:陈文慧

求助者姓名:××悦

年龄:10

性别:女

身份:在校小学三年级学生

咨询方式:一对一面对面咨询

咨询次数:首次咨询

咨询时间:

与案主:2020.7.4下午16:00-17:30

与家长回访:2020.7.5上午10:00-11:00

  

(一)症状

 

身体很瘦弱,刚来时眼神暗淡,态度冷漠、精神萎靡不振,见人不打招呼,一直要求妈妈陪在身边。

 

通过与妈妈的交流和对孩子的访谈,主要问题是天天晚上睡不着,经常不开心,在家里跟外婆妹妹相处不好,晚上睡觉觉得房间里有鬼,很怕黑。

  

(二)原因分析

 

经了解后,发现导致孩子有这些症状的原因是以下几点:

 

1外婆经常在家里说孩子的爸爸妈妈不好,说白养了妈妈这个女儿,也经常批评孩子这做不好那做不好。孩子反映说,“一看见外婆就烦,恨不得用魔法棒把她变走。”

 

分析:外婆跟女儿女婿的关系以及自己的情绪没有处理好,而把这些情绪垃圾都倒在孩子身上,令整个家充满负能量,这让孩子对外婆产生反感。

 

2、小案主5岁的妹妹经常会向父母打小报告,让她觉得很烦,不喜欢妹妹。有时候自己情绪控制不了就会骂她,事后又觉得内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姐姐,不应该打妹妹。

 

分析:孩子互相争宠,这是一个家庭有多个孩子的普遍现象,尤其是排行老大的会排挤小的,因为当初只有老大一个孩子的时候,她是每个人关注的焦点。当妹妹出生之后,大家会更加关注小的,这会让她感觉到自己受宠的地位受到威胁,所以本能地,老大会跟老小争宠,对妹妹充满敌意和排斥。然而因为普遍的家长都会教导老大要做一个好姐姐,要照顾好妹妹,当她觉得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她又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会愧疚,形成内在心理的矛盾冲突。

 

3、晚上一个人睡觉很怕,觉得房间里有鬼,很怕黑,怕去厨房、黑黑的过道的那些地方。经过与家长确认核实,主要原因是因为小时候请了一个保姆,保姆为了让她好好睡觉经常恐吓她,说些“如果你不好好睡觉,那些鬼就会从窗外爬进来”的话。

 

分析:保姆瞎编的鬼故事对孩子造成了被恐吓的阴影。当孩子在一两岁完全欠缺分辨能力的时候,大人的言行、观念都会被孩子毫无质疑地完全吸收,植入脑海里形成她对事物的认知。长大之后如果没有进行有意识的干预,她仍然对自己的认知深信不疑。

 

4、晚上睡不着觉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白天受外婆和妹妹的影响积累了很多情绪,让她感觉很压抑;另一个是爸爸妈妈每天晚上因为工作的原因都很晚回家,基本上在睡着之前是见不到父母的,所以内心缺乏安全感;再加上从小保姆关于鬼的说法让她深信不疑,一个人在房间非常害怕有鬼进来。

 

分析:从心理角度来看,一个人只有内在宁静、感觉很舒服、放松、安全,才能安然入睡。内心如果有压抑、惊恐、缺乏安全感的话,足以令一个10岁的小孩睡不着觉,造成长期失眠的现象。

 

5、孩子经常感觉不开心,是因为在家里经常面对不断散发负能量的外婆和一个让她感觉到有争宠威胁的妹妹,同时爸爸会经常教导她要懂事听话,做一个行为规范的好孩子。让她感觉自己做不到爸爸妈妈心目中的好孩子的时候,内心就会自责内疚、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心理负担。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父母经常不在家,孩子缺少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让她感觉非常孤独,没有安全感,缺少精神的依靠。而爸爸经常强调她要学会独立,又让她觉得向父母提出“多点陪伴自己”的要求是不对的。

 

分析:在孩子缺乏足够的关爱陪伴和安全感的时候,对孩子太多的教导和要求,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够好,做不到父母的期待,充满挫败和无力感,又不敢提出要求。如果父母没有细心发现以及及时纠正的话,孩子就会变得抑郁、内向、闷闷不乐。

  

五、心理干预过程、策略及效果

 

1、认真聆听,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强求。

 

一开始孩子要求要跟妈妈一起进咨询室做个案。在我的经验中,11面对面的个案会比让妈妈加入效果更好,但我当时没有立刻拒绝她,而是提了一个建议:“我们能否这样,上半段时间我跟你独自聊,下半段时间再让妈妈进来一起聊?咱们先试一试,妈妈在外面等着,如果需要的话随时可以让妈妈进来,你看怎么样?”孩子想了一想,同意了。进去咨询室里面之后,我们一直聊,过程非常顺利,她已经忘了需要妈妈进来陪伴。

 

2、运用沟通心理技巧和塔罗牌让孩子更容易敞开心扉。

 

一开始孩子显得比较紧张,自我封闭,不愿开口,对我有防备心。在整个过程中,我运用了非暴力沟通技巧,聆听她的感受和需求,并帮助她表达出来。当她的感受和需求被我说中之后,她感觉到我能理解她,懂她的心,对我产生越来越多的信任,把心里话都愿意一一说出来。

另外在挖掘潜意识那一部分,一般孩子不善于表达,有时候也没有意识到,我运用了孩子们很喜欢的塔罗牌,让她通过解读图画的方式去描绘心中所想,通过图画来挖掘她内在更多的潜意识,并帮助她找到解决方案。

 

3、帮助她用非暴力沟通4步骤学习表达。

 

对于外婆经常在她面前说自己的爸妈的坏话,说她这不行那不行,我帮她学习用非暴力沟通4步骤向外婆正确表达:“姥姥,当我听到您说爸妈不好的时候,我心里很难受,我希望您能尊重我的父母,请您不要在我面前说他们的不好!”

 

4、找爱的代替品。

 

晚上一个人睡觉很怕,我支持她在床上两边放着两张被子的做法,每一张被子各放着爸爸和妈妈的衣服,躺在中间感觉就像爸爸和妈妈睡在两旁一样。她之前就是这样做的,我表扬了她这种聪明的做法,并支持她继续这样做。通过这个你会发现,其实孩子天生都有自愈能力,她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自救。

 

5、不要压抑自己,回归到原本活泼的个性,支持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女孩看起来很乖很懂事,相信爸爸妈妈经常教导她,她很听话,但同时会压抑了自己的想法,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小小年纪就显得少年老成,失去了一般孩子的活泼可爱、无忧无虑的天性。通过塔罗牌的图案,我帮助她看到原来她有一颗纯真的少年心,她也渴望欢蹦乱跳。通过对塔罗牌画面的解读,我帮助她看到她的兴趣和专长:她喜欢唱歌、看书、写作,想以后当个歌星和作家。我鼓励她经常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可以起来唱歌,看书写作等等,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做什么都可以。

 

6、运用眼球快速转动脱敏法,帮助孩子减轻她的恐惧创伤。

 

关于孩子小时候听保姆说这房子有鬼的阴影,我运用了眼球快速转动脱敏法,重新体验了这个关于鬼的故事,帮助她重新面对这个恐惧,激活内在的系统,把这个负面信息转化为适应性的信息,帮助她减轻恐惧,以达到自然疗愈的效果。

 

7、找家长沟通,给一些建议,让他们全力支持配合孩子的心理治疗,满足她的内在需求。

 

1)外婆的言行对孩子心理影响蛮大的,不适合陪伴孩子的成长,建议有条件的话尽量送外婆回老家。

 

2)孩子怕鬼,是因为小时候听信了保姆的话,保姆的恐吓起了作用。现在要一点点的去帮助她解除这些信念。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布置家里的环境,比如在比较黑的过道、厨房装上比较光亮的灯,贴一些孩子喜欢的卡通墙纸,放一些绿色植物等等。让孩子感觉这是一个漂亮的儿童乐园,而不是她印象中的那个充满恐怖的鬼屋。

 

3)孩子的情况多源于缺少父母足够的爱和陪伴,缺乏安全感。建议父母每天晚上尽量早些回来陪伴孩子。可以两夫妻轮流一个人早些回来。

 

4)关于孩子与妹妹争宠这一现象,建议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要公平公正,不要老是让姐姐让着妹妹,不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更爱妹妹而不爱她。可以私下告诉她说“你在我心目中最重要,我最爱你。”同时让父母有意识地在孩子心目中植下“父母是一伙的,她们两姐妹是一伙”的这样的意识,姐妹之间争吵父母不要插手,让她们自己解决,并让她们感觉到她们俩是一伙的,必须团结携手合作。

 

5)让父母意识到教育孩子必须在满足她的心理营养,有足够的爱和安全感之下,所有的教导才起作用。建议家长少些理论教条,多些聆听、支持、鼓励、认可,允许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唱歌、跳舞、看书、写作、口头表达、乱蹦乱跳等等,恢复孩子原本的个性。

 

6)纠正父母的观念,“睡不着不可怕”,放下焦虑的心理,父母担心孩子睡不着,这种焦虑会影响孩子,加重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更睡不着。告诉父母在孩子睡不着的时候,允许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放轻松了,她累的时候自然就会睡着。

 

7)不断在孩子面前强调他们很爱她,当初给孩子取了一个“悦”的名字,本意就是希望她快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增强她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六、总结、反思

 

(一)孩子的心理有问题,一般来自于父母、家庭的影响,家庭环境不健康的气氛、父母和师长不恰当的教育、过分强调理论教导或追求考试成绩、忽略了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聆听、支持、理解等等,都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心理障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疏导的话,孩子的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

 

(二)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今社会上的人包括父母和老师都普遍有焦虑心理,也自然会把这种焦虑传递到孩子身上,孩子承受的压力特别大。从越来越多的孩子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的现象看来,我能预测到现在学校里至少有50%的孩子是需要得到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的。而现在学校和家长对心理干预关注的还不是很多,仍然一味强调学习成绩,多数是孩子情绪状态或言行出问题了才引起重视,紧急补救。当今社会受心理问题困扰的人越来越多,然而预防性的危机干预机制还不普遍。很多学校还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中参与父母学堂和亲子教育等方面的心理知识学习人数还为数不多。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危机心理干预师的队伍建设需要大力加强。

 

(三)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唯有提高老师和父母的心理素质、学习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情感疏导和精神支持,才有能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感、适合孩子健康发展的生活学习环境。而唯有孩子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成长,发挥自己的天赋,为社会做贡献,成为我们未来的希望和栋梁。

  

七、分享小技巧

 

另外在这里分享一个关于危机心理干预师面对沉默的案主如何沟通的小技巧。作为危机心理干预师,我们经常面对一些经过重大危机心理创伤的案主。有一些可能是很小的孩子,有一些是因惊吓而变得表达困难的成人等等。该如何让他们觉得你理解他们、值得信任而向你敞开心扉,让你更容易开展你危机心理干预工作呢?

 

首先我们需要尽心尽力、全情陪伴。让他们感觉到你是愿意一直在关注他们,陪伴他们,给予他们需要的支持。这样即使他们不能在当下立刻开口,心里也得到了一些安慰和支持,对你产生信任。

 

第二,我们要敏锐地去捕捉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学会聆听和感受非常重要。

 

第三,只是倾听和感受,不解读、不批评或指责,然后帮助案主把内在的感受和需求表达出来,并向他们求证核实你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

 

比如我的小案主对外婆每天在她面前说爸爸妈妈的不好,感到非常生气,但是又不能跟她正面对抗,因为她是长辈,她就把不愉快憋在心里,导致每天都闷闷不乐,甚至影响睡眠。当我听完她对外婆的投诉和抱怨之后,我没有立刻纠正她、教导她应该对长辈尊重、或者表明支持她的立场说“确实外婆这样不好”,而是说:“当你听到外婆说你的爸爸妈妈不好的时候,你心里很生气,因为你希望她能够尊重到你的父母,尊重到你,你想她不要在你面前说这些负面的话,是吗?”

 

孩子连忙点头,说:“是的”。从孩子的回应,我会看到她从我的对话中感觉到自己被理解。

 

接下来她就会更愿意继续跟我说其他影响她的心情的事例。每次我都用这种方式回应她,揣摩她的感受和需求,并帮助她表达出来。同时结尾的时候我还会问她:“不知道我这样猜对不对?”与她确认核实一下,因为有时候我们的感受也是会错的,错误的判断会立刻让案主把心门关上,不愿再跟你说话。

 

这沟通方式可以按照以下4步骤去走:

1步:观察讲事实:当你听到/看到/想到……

2步:猜测对方的感受:对于这件事,你感到……是吗?

3步:猜测对方的需要:是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导致你那样的感受:因为你需要/看重……吗?

4步:猜测对方的请求:所以,你想……?

 

以上是我与案主沟通的小技巧,按以往积累的经验,即使遇到因各种原因刚开始不愿意跟你说话、把心封闭得很紧的案主,这仍然有效。沟通的核心是:关切地倾听对方而不解读、不批评或指责,不妄加判断。

 

以上是我对这次个案的案例分析,谢谢!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解放大道688号武广公寓楼A座3302室
    咨询热线:13147104238
点击拨打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在线报名
联合同济 助力成长
扫一扫添加好友 电话/微信号:
phone_in_talk chat br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