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济心理咨询室的第一次接触
胡丽
在同济心理咨询班学习一段时间后,在我们学员群里看见同济心理咨询室招收实习生,我报着试试看的想法给负责人钟老师打了一个电话,表达自己学得时间不是很长,不知能否胜任实习的工作。钟老师要我和其它几名学员去面试。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见到了钟老师,不知要考我咨询师书本上的哪些知识点,怕自己记得不牢固。出乎意料的是,钟老师要宋玹琳学姐讲述了一个她接诊的案例,是一个婚外情引发的来访者焦虑失眠情绪失控的个案,然后要我们分析发言。通过对来访者的基本了解,我发言说来访者觉得父亲最疼爱她,父亲在她心中什么都好,就是有过一次外遇,她潜意识中为了完全的接受父亲,认可父亲的一切,所以也有了婚外情,她通过行为来认可父亲,她通过原谅接纳自己的婚外情来原谅接纳自己的父亲。因为徐云老师在课堂上曾教过我们“推动一个人行动是他的潜意识,而不是意识。当他的意识层面觉得很对很好,但潜意识没有认可同意,那么他就很难去做那些他认为正确和好的事情;而当一个人的潜意识想要,他就会去做,有时他的意识层面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我们心理学就是让他明白他潜意识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停留在意识层面纠缠。”这个来访者表达自己并不爱婚外情人,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发生婚外情,也一点不想打破现有的婚姻。她潜意识让她做了这么一件事,而道德意识层面却又责怪自己,内心有了冲突才引起失眠焦虑。
来访者还提到从小母亲偏爱姐姐,姐姐经常打她,欺侮她,后来母亲得了病,姐姐婚后经济条件没有她好,向她要钱治母亲的病,她没给,母亲不久去世了,她哭不出来,觉得不愧疚,但是失眠焦虑更严重了,大半年心里总是又堵又慌难受得很。我发言说,来访者不拿钱出来潜意识中是怪母亲当年偏心姐姐,而自己又挨了姐姐的打,现在母亲有困难了还是要来找她,她是想通过不轻易给钱来让母亲认识到偏心的错,承认她的价值,想在母亲心中证明我其实是比姐姐行的,你小看了我。来访者这种极力想得到母亲姐姐认可的原因,按徐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的“一是,自我价值感很低;二是,太爱自己的父母了;三是,想做父母该做的事,当父母不像父母,当子女去管父母的事情,那么人际关系,内心的宁静都会出问题。”当来访者的母亲真正离世之后,她把愧疚一层层压到了心里最深处,不让自己去正视,因为她的承受能力有限,这分最深的爱与自责带来的情感冲击她受不了,机体自动进行了心理防御,与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完全隔离了,所以有了一系列躯体的不适。她要做的就是慢慢正视这一个个的事实,接受父亲的婚外情,母亲的偏心与离世,接纳自己的婚外情,自己的错误,原谅自己和父母,学会真正的爱自己,这样才有能力去爱别人。因为我从她的诉说中发现了一个事实,她有个小孩,可是她一点没提,好像在她的生活中完全不重要似的。我觉得是因为她没有爱自己的能力,所以就没有爱伴侣和孩子的能力。徐老师在家庭系统排列时说过“一个人没有完全接受父母,那他就只能接受部分的自己;没有从父亲那儿接过力量,没有从母亲那儿接过爱,那他在面对自己的生活时会有一种无力感,想要得到更多的爱与认可。当一个人没有做好父母的子女,他也没有力量去做好自己子女的父母。”因为他的内心缺乏爱,那么感受爱的能力就很弱,别人再爱他,他接收到的也很少。爱是双向流动的,没有能力去付出,得到的也会减少。强者向内求,弱者向外求。
我问钟老师“那我们怎么才能帮得了她呢?”钟老师告诉我们,首先要共情,无条件的接受她,给予来访者安全感,不做道德评价,营造一个接纳的氛围,让来访者对咨询师建立信任,然后确定一个咨询目标,减轻痛苦,提高自我价值与承受能力。而钟老师最后说的,不同目标,要不同共情,我听着似懂非懂。
顺利通过了面试这一关,我正式开始了在同济心理咨询室的实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发觉,因为恋爱婚姻来咨询的人最多;其次是因为人际交往不顺,与父母关系不和,工作不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带来的焦虑;真正强迫症之类的不到三分之一。我暗暗观察着来访者的变化,期间有几个来访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通过与几位心理咨询师的近距离观察,我也感受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咨询特色。未曾料到,大年三十的前二天,一场大雪意外送来了我的第一个咨客。欲知详情,请看“走近神秘的心理咨询师”
“我的第一次实战咨询”
“真实的来访者”
“心理咨询班的学员们”
“走近全年工作坊”
胡丽
2011.4.4. |